腾讯开展体育赛事付费直播业务,需追溯至NBA版权纠纷事件。今年1月,腾讯以高额费用与NBA达成协议,获得了原由新浪、乐视、腾讯三家共享的权益。该合同为期五年,总金额达五亿美元。其中,每年一亿美元的版权费用,是新浪上赛季合同(每年两千万美元)的五倍。
商业活动往来频繁,场面十分活跃。最早转播NBA赛事的是搜狐平台,后来新浪介入,从搜狐手中夺取了播映权。不过新浪并非唯一拥有播映权,腾讯、乐视等公司也能转播部分比赛,只是场次有限,自主选择空间较小。现在,资金雄厚的某公司,获得了转播权,开始尝试收费直播的新模式。开春之际,腾讯甫揽独家转播权,众多行业专家便预言,若要任性观看NBA视频直播,或许需要掏腰包了。时至今日,情形果真如此。
付费看赛事直播,不能承受之重?
实际上,腾讯并非首个探索体育赛事直播收费方法的平台,近些年,围绕足球与篮球赛事,众多机构已开展相关尝试,其中率先进行的有天盛传媒、新英体育、百视通等企业,那么,这些勇于探索的先行者,是否已经成功找到了正确的路径?
1.百视通:“盒子”装不下赛事付费直播
百视通在2009年首次提供NBA比赛的付费转播,内容形式多样。两年前,该公司与NBA达成新的合作协议,获得了连续三个赛季的赛事播放权。此后,百视通借助IPTV、OTT、数字电视以及手机电视这四种平台,向观众传播NBA的精彩对决。每年,百视通大约会转播一千场NBA比赛,几乎每一场常规赛都能提供视频直播服务。
百视通IPTV平台上的NBA高清频道,年付费用为299元,也有按月付费30元的选项。百视通机顶盒同样提供NBA的即时直播内容,其直播场次和收费标准均与IPTV版本保持一致。不过,该机顶盒现已停止销售。那些屡次遭遇国家广电总局严厉监管的各类机顶设备,如今已很难形成什么市场影响力。
另外,在手机设备上,百视通早在2013年便与多家通信服务商建立了合作关系,用户完成付费即可借助手机网页收看NBA的实时视频转播,近两年,百视通又推出了两款移动应用程序,分别是“百视通篮球”和“Bestv”,球迷们能够通过这些应用程序进行付费,用以观看直播内容,但每天仅有一场视频直播可供选择。
百视通未透露IPTV端和移动端NBA服务的付费用户确切数目,不过该公司表示,仅就IPTV业务而言,自2009年起,每个赛季的付费用户增加比例大约为30%。
2.天盛体育:“吃独食”消化不了赛事付费直播
谈到花钱观看足球在线转播,中国球迷,特别是英格兰联赛爱好者,对五年前仓皇退场的天盛体育印象最为深刻。
2007年,天盛用5000万美元的高价获得了2007至2010年英超三个赛季在中国大陆的直播权,并开始效仿天空电视台的模式,在中国开展付费电视业务,试图从中获利。天盛采用的是纯付费转播方式,仅通过自有的数字付费频道“欧洲足球频道”独家转播英超赛事,拒绝向任何免费电视台分销版权。
天盛的付费频道里,观众每月点播英超要花88块钱,要是看完整个赛季,得掏1880块。可球迷们根本不乐意,还对天盛怀恨在心,觉得它是在强取豪夺。有媒体盘点的数据显示,真正通过天盛看英超的大陆观众只有3万人,跟不用花钱看的时候最火时3000万的观众数比,中国英超爱好者锐减了将近一千倍。
2008年,天盛公司全年损失高达1.9亿元球迷网,为了改变这种亏损状况,企业将服务费用持续降低,并且把转播机会出售给一些电视台,让他们能够无代价地进行现场播放,然而,这种策略已经无法挽救局面,到了2010年8月,行事鲁莽的天盛最终走向了倒闭。
3.新英体育:赛事“版权分销+付费直播”勉强度日
二零一零年,IDG与新华迪传媒联手创立的新英体育,接替天盛公司,斥资三千余万美元,买下了英超联赛三个赛季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播映权。说来也巧,濒临倒闭的天盛正是IDG投资的企业。意图修复球迷关系,重新激发国内观众对英超的关注,新英体育借鉴了天盛的失败经验,分别与多家电视台和网站达成了版权转让合同,在此期间,英超再次转为无付费电视播放模式
2012年,新英体育再次拿下英超2013/14至2018/19赛季的转播授权,具体合同金额成谜,有消息称至少高达5.7亿元,也有说法接近10亿元。如此庞大的资金支出,迫使新英体育在着力打造英超品牌影响力的同时,迫切需要探索契合中国市场的营收途径。为此,自2013-14赛季起,新英体育着手实施版权分销与付费直播相结合的业务策略。
以这个赛季来说明,新英运用了这样一种做法,即出售百分之六十的版权,使得赛事能够免费直播,而剩余的百分之四十则由新英自行承担费用进行直播,把230场赛事的转播权卖给了腾讯、新浪和乐视公司。与此同时,新英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,整个赛季里进行了380场英超比赛的直播,其中230场是免费的,另外150场则需要付费观看。
今年8月,英超首场曼联对决热刺的赛事,新英体育官网及移动应用同步在线付费用户数超过五十万,人均在线时长达到八十分钟。此外,新英体育运营的新视觉付费电视频道,拥有三百二十万订阅用户观看了这场开幕比赛。并且到2015年11月前后,新英体育向虎嗅披露的数据显示,其网站付费用户数已接近两百万。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在中国拥有将近两亿爱好者,不过,仅有百分之二点五的球迷加入了新英体育的行列。
整体而言,在国内,通过先行者的多年尝试,不论成败,原本难以推进的付费观赛方式,开始显现出突破的苗头。百视通、新英体育等企业的相关业务也在逐步推进,那么,从正面角度出发,有哪些力量在促进这一方式的进步?


腾讯5亿美金拿下NBA做付费直播,难道未见前方“尸骨累累”
赛事付费直播,背后有什么驱动力
去年十月,国家层面发布促进体育产业进步的指导方针,明确表示要解除赛事传播方面的诸多约束,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多自主空间,此举令众多从事体育活动视频发布的新兴网络平台倍感振奋,纷纷着手争夺体育活动播放权。乐视体育在2014年12月伊始实现了独立运营,失去NBA版权之后,该公司着力发展特色化竞争策略,转而布局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体育赛事领域,目前其掌握着涵盖十七种不同运动项目的赛事版权;腾讯公司无需过多介绍,这笔五亿美元的交易对于新浪和乐视而言,都堪称极其高昂的代价。
国内有线电视用户一直不多,网络电视又经常受到政策限制。体育市场持续扩大,CCTV5这类受到较多限制、直播比赛少的传统电视频道,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观看欲望。在政策支持的情况下,操作方便、观看感受更好的网络视频直播越来越受欢迎,腾讯、乐视等互联网企业似乎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。产业规模扩大,政策方面支持,体育活动在线观看收费,这些之外,还存在哪些推动因素?
1.技术提升观赛体验
其实,球迷的要求并不高,我愿意出钱,只是希望获得优质的感受。周围有些朋友前段时间还在抱怨鹅场缺乏人情味,但他们在忍受着支付会员费用后,最近几天就开始宣扬说观看1080P蓝光画面确实令人愉悦。请注意,球迷们并非畏惧收费,而是担心所支付的费用所换来的东西缺乏价值。去年,一些订阅乐视英超直播的观众抱怨画面不流畅,付了费用却无法顺畅观赛,球迷们恐怕就要强烈不满了。
流畅感受至关重要,制作水准卓越者,可吸引更多付费顾客。体育赛事转播,提升价值途径,包含精良转播手段,以及优秀解说团队。当前,尖端科技,亦成为直播方争相采用的工具。譬如今年备受关注的虚拟现实技术,已开始在NBA比赛转播中使用。体育爱好者与科技发烧友有很多共同之处,追求新奇是他们的显著共性,运用前沿科技能否有效吸引顾客?
2.支付变得更加便捷
内容付费的推广得益于支付渠道的便利性。起初天盛转播英超计划收费,却导致众多球迷对缴费流程感到困惑。如今这一难题已得到妥善处理,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变得极为方便。只需轻轻一点即可完成付款,立刻享受服务。毕竟动用银行卡或支付账户中的资金,并不会带来明显的不适感。#双十一购物狂欢后的经济压力#
3.选择性更多
如今的直播平台,不再像天盛那样强制用户付费,而是提供了丰富的直播选择方案。以新英体育为例,除了整季或整月的订阅服务,忠实粉丝还能单独购买某个球队的直播权限。还有更便捷的选择,观众可以仅花费6元观看单场赛事直播,无需受制于按月或按季的固定收费标准。
4.多终端体验
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,球迷们很难有机会静下心来,约上几个朋友,畅饮啤酒,守在电视机或电脑前,观看一场足球比赛。满足球迷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观看直播视频的需求,应当成为各大直播平台着力探索的新方向。腾讯、百视通等公司都在努力实现跨设备兼容,提升多终端的观看感受:腾讯体育的会员资格,无论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APP里都能通用;百视通也正积极宣传手机APP上的比赛直播功能。
5.与社交结合,创造更多想像空间
另一种付费观看比赛的方式可以融入社交元素。花钱观看直播,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“铁杆球迷”。接着,截取1080p蓝光高清画面的图片,分享到社交动态,以此进行无声的展示。再者,假如你有很多同好球赛的朋友,可以一次购买多个独立比赛的观看权限,将账号或链接传递给朋友们。或者,你也可以选择购买整个赛季的观看服务,将账号作为礼物送给朋友。
6.最重要的是,用户心态在转变
7月3日,爱奇艺发布《盗墓笔记》第五集,并且把第一季内容提供给会员观看。节目刚开放,5分钟内观看次数就超过1.6亿次,成为会员的订单数量也超过260万。4月份的时候,爱奇艺表示他们的网络付费业务每年增长速度达到700%到800%。《盗墓笔记》的热潮过后,很多人认为,视频网站开始依靠付费来盈利了。各大视频平台如优酷土豆、爱奇艺、搜狐等,都在积极搜集各类有价值的节目版权,大量储备核心内容,对视频会员业务的发展都抱有雄心壮志。
体育迷的狂热程度超过影迷,这一点有数据支撑。英国Ofcom的一项调查揭示,在付费电视用户视若珍宝的频道里,体育频道占比高达25%,这一比例远远领先于电影频道,后者仅占12%。在中国国内,新一代球迷,即95后和00后,他们的行为模式与前辈不同,不再像老一辈那样执着于免费获取内容。当前社会,为优质信息买单的风气正在悄然转变,如同不知不觉中升温的水,许多受众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有价值的作品投入资金。
为内容付费,才能有良性循环
观众或许会提出疑问,参与体育赛事观赏为何需要支付费用,播放商业广告应该就可以了,过去都不需要花钱的。不过,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,购买内容是合乎情理的。创作者倾注许多精力、资源、金钱来制作节目,观众通过付费来欣赏自己偏爱的精品内容;受到鼓舞并获取回报的创作者,会继续进行内容创作,这样的模式才是内容产业发展的理想路径。
在美国,ESPN、TNT、NBA TV等付费频道会转播NBA比赛。除了这些付费频道,NBA官方还推出了联盟通行证,分为两种,一种199美元,可以看所有30支球队的比赛,另一种129美元,只能看选定的5支球队的比赛。此外,从2015/16赛季起,球迷还可以单独购买单场比赛的直播。也就是说,无论如何,观看球赛都需要付费,#美国球迷确实处境艰难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