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国足老将徐亮通过视频表达强烈不满,指出国内联赛选手的报酬已经跌落到日韩联赛的三十折水平,他反问:如果继续压缩,还有谁愿意参与这项运动?毕竟这是依靠年轻出成绩的行业,一旦过了三十岁状态就会下滑,后半生如何维持生计?身为父母的人,难道还会鼓励子女从事这个行业?薪酬待遇实在不能太差,你可清楚运动员要承受多少艰辛,付出多少汗水,流下多少泪水?他的这些话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。
中国足球的薪酬变化历程充满曲折。2019年岁末,足协首次实施薪酬上限措施,明确国内球员税前年收入最高额度为1000万元人民币,国家队成员可在此基础上增加20%。但市场泡沫并未完全消除。2021年初,足协进一步强化管控,将本土球员的最高薪资标准调整为税前500万元,同时取消了国家队球员的额外薪酬优惠,并将外援的年薪从税后300万欧元调整为税前300万欧元。第三次减薪力度极大,2022年,随着国足输给越南引发轩然大波,国内球员税前收入压缩到三百万,减去税费后,到手大概只有一百六十到七十万,外国球员更是遭遇大幅削减,个人税前年薪被限定在两百万欧元,全队外籍球员总收入不超过一千万欧元。三年来,中超最高薪水从千万水准滑落,仅剩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。足协挥动降薪大刀的背后,是俱乐部普遍负债的残酷现实。

当前国家队状态一直不佳。2025年3月25日,在杭州奥体中心,有70588名观众到场,观看中国男足与澳大利亚队的重要比赛。比赛期间,门将王大雷出现了一次关键失误,导致中国队再丢一球。最终球迷网,国足以0比2的比分输掉了比赛,这个结果让中国队继续在小组中排名最后,完全失去了直接晋级世界杯的机会。紧接着的6月5日,中国男足在雅加达以0比1负于印尼队,从而提前一轮被淘汰,连续第六次未能成功晋级世界杯。比赛结束后公布的技术数据表明,印尼队首发名单里包含了7名归化选手,队伍的整体水平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弱旅。球迷们的沮丧心情转变成了对他们收入水平的质疑,"输给越南又输泰国,若再不削减薪水就要输老挝"的网上笑话迅速传播开来。此时,徐亮直播间里他维护薪酬的观点,立刻点燃了早已满溢的公众情绪,导致舆论冲突急剧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