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乐部资金投入削减,转会市场活跃度降低,球员薪资水平下滑,联赛转播权经济收益也在减少……足协以“刮骨疗毒”的态度抑制联赛过热现象,这也表明近年来中超在财务状况上遭遇困境已成定局。
20日晚上,中超联赛与职业联盟如约亮相,社会各界充满期待,但中超的发展前景能否更加广阔,这个问题仍需时间来证明。

中超新赛季的标语是“重塑形象”。面临的挑战很严峻,各队的资金投入急剧减少,从2018年赛季结束后在上海召开的总结大会开始,中国足协就针对俱乐部投入实施了政策性管控,不过很明显,过去两年的管控措施收效甚微。
政策层面存在明显不足,对违规俱乐部缺乏有效约束,所谓财务监管途径,始终未落实任何具体行动。此外,各俱乐部具备雄厚财力支撑,能够持续投入高额资金。
中超有十六家俱乐部,其中部分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交易,另有一些投资主体在A股市场上市球迷网,这些俱乐部都是联赛中公认的顶级劲旅。
然而根据2018年、2019年以及2020年这两年间两家机构公布的财务记录,每一年这两家组织在运营上的开销均维持在每年度两亿元上下。
有知情者向澎湃媒体透露,自2015年起,顶级球会每年的资金投入均达20亿元,超过半数的俱乐部每年花费超过10亿元,另有部分球队即便每年投资7-8亿元也难以确保留在联赛。
资本投入过于庞大,导致相关企业的母公司承受了财政负担,经营者在减少支出上取得共识,足协借助规则进行规范,或许能逐步平息这股过热的风气。
依照足协的指示,中超各队每年的资金使用额度上限是6亿元,有研究人士向澎湃新闻的记者表示,由于部分现有合同的高额薪酬,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俱乐部而言,立刻将开支压缩至6亿元存在显著挑战——不过减少资金投入的总体方向,仍然是几乎所有俱乐部共同追求的目标。

山东队的股份结构发生变动,球员们攀登泰山后踏上新赛程。实际上,经济上的挑战迫使中超多数俱乐部推行股份制转型。比如山东泰山、河南嵩山龙门、沧州雄狮已与地方当局紧密协作,河北队也可能与唐山达成类似协议,这种合作方式或许将形成普遍现象。
足协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,早在2015年,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第十一条就提出了具体规定,需要对俱乐部股份构成进行改进,推行政府、公司、个人等多方参与出资,提倡俱乐部所在地方政府通过足球场地等资源进行股份投入,构建合理的资金来源体系,促进俱乐部属地化发展,同时支持有资质的俱乐部逐步完成名称的非商业化改造。
现有职业联盟已投入运作,期望能就股份构成多样化协助俱乐部,希望俱乐部依照足球改革计划,达成股份构成多样化,我们也乐意给予配套支持。

苏州地区已经备好场地,准备接纳中超赛事的启动。转会市场呈现低迷态势,球员薪资普遍下调。依据德国《转会市场》网站发布的数据,中超各队在2021年冬季转会期间的总花费为2365万欧元,在全球足坛的排名来到第九位。特别要指出的是,这2365万欧元的投入,是中超联赛近十年来规模最小的一次。
根据统计资料,2012年中超俱乐部在冬季转会市场上的投入是3453万欧元,2013年是4049万欧元,2014年则达到了7217万欧元,2015年的花费为1.19亿欧元,2016年支出增至3.48亿欧元,2017年投入4.03亿欧元,2018年是1.61亿欧元,2019年则用了2.02亿欧元,最后在2020年,花费回落至4764万欧元。

这表示,中国职业联赛的俱乐部在2021年冬季转会市场总共花费的钱,与2017年那个最鼎盛的年代相比,仅仅是其十七分之一。
一位俱乐部负责人向澎湃媒体表示,目前仅有少数俱乐部尚有财力参与转会操作,其余大部分队伍仅能进行零星调整,即便是广东这样的顶级球队也仅卖出球员而未引进新援,中游及下游队伍由于制度因素面临降级风险较小,因此更无必要进行高额资金投入。

山东球迷挥舞着条幅为队伍助威。而中超球员的高额报酬从此一去不返。实际上,这样的代价球员不得不自行承担——2019年11月于迪拜,国足在40强赛客场负于叙利亚,赛后里皮递交辞呈,致使中国足球声誉受损严重。紧接着,中国足协便颁布了延缓国内球员转会的手令。
关于薪酬限制的议题,中国足协的负责人陈戌源在之前与央视的对话中阐述得十分清晰,他表明了投资方与民众均持赞同态度。
显而易见,由于赛场上的竞技水平无法获得观众认可,同时出资人自身也察觉到持续投入资金已难以为继,球员的报酬减少,也就不足为奇。
球员们依然对薪酬抱有期望,今年本土自由球员在转会过程中,许多人与原俱乐部达成了一年期短期协议,球员们意图掌握选择权,若市场好转则可续签高薪长期合约
但是,他们的愿望很可能落空。
高薪重返从前那种水平,基本上难以实现,体育营销专家、关键之道CEO张庆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几年前的高薪就含有很大水分,再加上足协的调控,球员的收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也会被限制在一定水平上

南京奥体中心正在清除苏宁的品牌标识。职业联盟怎样才能拓展规模?自从新赛季初期协助足协处理球队注册事宜以来,这个尚在筹备阶段的职业联盟已经开始了实际运作。
中超的出资人热切盼望职业联盟的构建,此举有助于市场的显著扩张与实力增强,进而俱乐部自身的资金循环能力将得以提升,职业联赛由此获得稳定发展的根基。
这个美好的愿望能否变为现实?张庆认为,职业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各俱乐部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——以往足球主要依靠市场作用,但市场作用并不充分,而且比较目光短浅。
众多机构将资金投向足球领域,主要着眼于该领域之外的经济回报,从而忽视了足球本身的价值。一旦这些非足球收益出现困难,相关投资方便可能选择撤资。
职业联盟的成立,以及此前推行不带偏见的称谓,目的是吸引那些热爱足球,持续付出并理解足球规则的出资者参与其中,毕竟职业体育在相对放松的社会环境中肯定存在市场,不过这种市场需要逐步培养。
张庆认为职业联盟及中国足球未来可期,但近期联赛的观赏性可能受影响,当前正值历史性节点,从长远看依然有信心,不过最终结果取决于改革深度以及各方的参与力度。
依照人才发展的自然节奏,大约每十年经历一个轮回。从足改计划公布算起,至今已有五六年光阴,或许尚需再等待五载光阴。待到那时回望,中国足球整体是否会有显著的不同,我们拭目以待。张庆向澎湃新闻的记者阐述了自己的看法。